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jtxxw7607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构建课堂新生态(转)  

2017-12-06 16:00:43|  分类: 教学收藏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王红顺(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封丘县实新学校)

转自《中国教师报》2017年11月29日


 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,作为主战场的课堂也将从单一的流程、模式改革进入到综合改革的阶段。与此相对应的是,我们要打破盲人摸象的片面改革观,迎来多策并举、协同创新的生态改革观。课程改革、课堂改革、组织改革、文化改革、管理改革等组成了学校教学综合改革的生态圈,课堂教学环境、时空、要素等形成了课堂教学的生态网。

 重建课堂改革的环境协同系统。课改改到深处是文化改革、组织改革、管理改革。班改、课改一体化是重建课堂改革环境协同系统的有力抓手,班级管理理念、组织形态、管理形态、文化生态要与课改相匹配,其中包括:班级架构、班干部制走向部委制;构建班级组织新形态,班级教研组、班组群 放大班级教研组功能;创生、放大班级自组织与自教育功能。

 重构课堂改革的时空系统。课堂时长新设计,中小学一节课必须是40分钟、45分钟吗?必须是固定时长吗?10分钟能算一节课吗?有学校尝试经典诵读、写字训练10-15分钟为一节校本课程(称短课);有学校实施美术课两节连上,保证学习完整性(称连排课);有学校探究对难度比较大的知识模块实行一节预习讨论、一节点拔提升(称长课);有学校围绕同一主题跨学科整合,探索三节连上,让学生从美术角度、音乐角度、文学角度、历史角度等多维视角全面系统认知、整合、建构知识(称混合课);有学校为了减缓孩子疲劳,采取上午前二节40分钟、后二节35分钟(称长短搭配);有学校把每节课从40分钟压缩到35分钟,每天7节课累计能节省出一节课时间,这样每周就多出5节课开设校本课程、班本课程(称6+1课时);有学校为了更好落实学科研究性学习、综合实践活动,大胆规定每月某一天为综合实践活动日,学生参观、考查、调研、探究、分享、评价一气呵成(称学科学习日)。

 课堂空间新组合。依据学习方式分为独立钻研学习区、合作讨论区、教师帮扶讲授练习区;构建新的学习社区——混龄成长生态群。学习社区有两种形式,一种是不同班级构成混龄学习社区,一种是相同学科群构成社区。

 混龄学习社区是形成“班组群”和“校中校”,即将教室空间转变成家庭式“三室一厅”的生活学习基地,“三室”分别来自不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,他们组成一个“班组群”。“三室”的墙壁是可移动的隔断板,平时三个班级的学生在各自的教室里学习,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,随时可以打开不同的隔断板,两个或三个班级自由组合在一起,开展多样的学习。学校的基本空间单位由单个班级过渡到以“班组群”为基本单位,管理效能得到提升,各种教育关系也随之发生积极的变化——增加混龄交流,构成异质学习共同体。

 另一类是普通学校实施的类似混龄学习社区,其形式有:混龄学习,让高年级学生一对一教低年级学生做广播操,让高年级学生一对一辅导低年级学生绘声绘色讲一个故事、读一本书等;混龄阅读,让不同年龄段孩子共学一种文本,并互相分享、交流;混龄活动,在学校组织的混龄趣味运动会上,参赛的团体项目至少有三个年级组成混编队员才能报名参赛;混龄生活,低中高年级学生住同一宿舍,让高年级学生教会低年级学生刷牙、叠被、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。

 重塑课堂改革的要素系统,需要厘清为什么改要素系统,从哪方面入手?从改学习内容、改学习模式、改学习目标着手。

 改学习内容指的是将学习内容整合、调整、理解。知识学习要瘦身,重点关注体现学科本质特性的最关键的学科概念、原理、思想与态度,即学科核心观念;关注利于深度学习、高阶思维、有氧学习的知识。知识学习要在淡化过分关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,更加强调教师经验知识及师生课堂上碰撞产生的新知识,突出上述三类知识关联、互动、碰撞、生成,在传承知识基础上更加重视创新知识。

 改学习目标。目标设计新探索:从大一统、整齐划一、教师制定的公有制目标向师生协商制定的股份制目标,甚至向个性化、学生私人定制的私有制目标转型;从三维目标向学科素养、核心素养目标靠拢;关注对新修订课标研究,把学段素养目标细化、分解到年级、单元、课时,并思考级段螺旋递升的关联度;关注目标科学、适度、具体、可测、分层、可操作性;思考目标提出与呈现节点及目标动态调控与生成。

 改教学模式。课堂重构,从师本课堂、生本课堂到“自本”课堂构建;关注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化路径;探究深度学习、高阶思维与合作学习关系;推进合作学习新样态。

    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0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